董卿继赴美生子后,大胆决定告别春晚!|董小姐,感谢你13年的陪伴。
2021-07-09 09:17:35
*** 次数不足,请联系开发者***
今年央视春晚的主持阵容发布,董卿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名单上。
尽管每年总有人嚷嚷“不想看那些老面孔”,但年年陪在身边的人不在了,才觉得怅然若失。
在新闻下面的评论区,董卿的名字一直在刷屏,很多人也是这时候才知道,董卿已经主持了整整13年的春晚。这也是继董卿后,做的一个重大决定。
13年,她和这个舞台,已经成为了一体。
2005年,次站上春晚升降舞台的这个上海姑娘说出那句“中国台”时,大概自己也不会想到,她会在这个舞台上一站就是13年。
如同跑了四家店才找到这件红色旗袍的她,不会知道将来自己的春晚主持礼服可以养活一堆时尚编辑。
那一年,她32岁。
从2005年到2017年,董卿主持了13年春晚,从没缺席。
每年央视都会制造一个春晚的生肖纪念品,东西不贵重,却是董卿的宝贝,她曾经“幻想”,自己要是能集齐12个生肖就好了。
13年过去,从春晚的“新人”,到挑大梁的台柱子,再到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,董卿的实力远远不止一套十二生肖。
春晚之于董卿,是一扇大门,她通过这扇大门看世界,人们通过这扇大门看见了她。
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,世间万事,皆是如此。
她曾经出过错。
在报幕时将马季先生的儿子“马东”说成了已经去世的“马季”,她站在风口浪尖被吐槽炮轰。
那是她晦涩的一届春晚,她没有参加庆功宴,哭着度过了新年的天,后来,她在公开场合接受马东的采访,郑重道歉。据我所知,那之后她没再在主持的节目中出过错。
她曾经备受争议。
给刘谦当搭档表演魔术时被指穿帮,她被嘲讽为“托儿”,说她没有精神。董卿在接受采访时,只解释了一句话:作为主持人,就是要把好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,只要观众喜欢,我愿意做这种托儿。印象里,那是她少有的言辞犀利。
而令人难忘的,是她留下的美丽芳华。
她的温婉知性、落落大方,笑起来月牙一样的眼睛,在那么长的时间里,给了我们除夕夜温存的记忆。
《挑战不可能》里,有一期专门为董卿设计的挑战。
那是她主持过的13届央视春晚的照片,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。董卿说:这一次,不是为了挑战,而是为了回忆。
去年的春节,董卿上了两次热搜:
一批人追着问她春晚的口红号,一批人爆搜她上诗词大会的视频。
美与,女人想拥有的两个关键词,她都占全了。
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上,面对一大票单词量惊人的学霸,董卿的表现堪称惊艳。她在诗词文化方面的积淀令人惊诧,对每个选手的点评居然用的都是古文诗词,很多人因此被她实力圈粉。

你的气质里不仅藏着你擦过的口红,也藏着你读过的书。
没有谁,比董卿更适合诠释这一点。
在40 的年龄,董卿开启了另一种工作状态,那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、春晚之外的董卿。
2017年,董卿作为独立制片人的综艺节目《朗读者》在央视一套开播,成为同时段国内综艺有话题性的霸屏者,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,被赞誉为综艺主持的“清流女神”。
在《朗读者》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背后,藏着的是董卿的故事。
出身知识分子家庭,爸爸从小到大严苛的家教,董卿自幼喜欢读书。读中学时,妈妈每个寒暑假都会列出书单,她三五天即可通读一本。妈妈觉得她读书很快,心有疑虑,有时会特地抽查她书中的内容,她竟全能答出。阅读已经成为她的生活方式,即便工作后很忙碌,也会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阅读,直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爸爸对她要求极其严格。刚刚认字的时候,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、古诗,大声朗读背诵。大一点了,开始让她抄诵古文。要求她做家务,命令她不许多照镜子,也不准妈妈给做新衣服。在爸爸看来,女孩子不能放过多心思在打扮上。董卿说:爸爸有一句名言,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,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。
美貌是一个人的资本,但不应该是求学阶段所追求的目标。不应该在该努力的时候放弃努力,去追求外在的美貌,被其扰乱心智。
董卿也因而成长为一位气质如兰的女子。
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,董卿不仅对中国诗词熟稔。对外国诗词也信手拈来,大有融汇贯通之势。节目中,一对父女用诗词创作歌曲。董卿为之感动,脱口而出叶赛宁的《我记得》。
“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,
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,
当你离开,
我的心不会变凉,

想起你,
就如同读到心爱的文字,
那般欢畅。”
百人团中一位选手的爸爸是盲人,但一直保持阅读盲文书的习惯。董卿联想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经历,念出一首他非常的诗。
“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,
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。
即便如此,
我依然暗暗设想,
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。”
董卿的点评也很是触动人心。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,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,有些是看不见的。用乐观、坚强、勇敢,追求一颗完整的心灵和完整的精神世界,是值得钦佩的。”
——断臂女孩张超凡
“所谓父女一场,终究有一别,就让我们一起怀着的那种心态,珍惜在一起的日子。这是一个空缺,但更是一个圆满,希望王轶隆的妈妈早日康复。”
——要回家照看父母的王轶隆
林清弦说:“一个人的气质里,藏着她读过的书。”
此语用来形容董卿,倒是极为妥帖。
那一望皎然的优雅,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。
那个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背后,是一个在严苛的教育下活出了韧性的董卿。
很难想象,在信息化的今天,一个全中国红的女主持,卧室里没有电视机,没有手机,没有任何电子产品,每天睡觉之前雷打不动的习惯是一个小时的阅读。
她说:“时间有限,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。”
她说:“我永远都没有长大,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。”
那是她喜欢的一句话,科幻作家阿